2022-05-20 16:19:26
5月16日下午,市委書記吳錦調研荊州自媒體、新媒體融合發展強調:“讓互聯網‘最大流量’成為荊州發展的‘最大變量’”“當好城市形象的推手、寫手,用各自的‘小精彩’匯聚成網絡上荊州的‘大精彩’”……精辟的論述引起場內場外自媒體新媒體人士的熱議和共鳴。
越是“大流量”,越要“正能量”。新媒體的價值在影響和引領。因此,必須始終扛起“舉旗定向,凝心聚魂”的政治使命和社會責任。弘揚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崇尚真善美,是時代大勢,更是人心所向。負能量的東西,即使能在短時間內嘩眾取寵賺足流量,也必將在時間的沉淀中化為灰燼。
既要“魅力”,更要“定力”。新媒體的“新”,首在表達方式的新鮮和靈活;自媒體的“自”,也源于表達方式的自主和自由。然而,追求流量魅力不能迎合低級趣味、傳播不實信息,帶偏節奏;尤其是在流量競爭的媒體生態中,要克服浮躁盲從心態,切忌失去底線。保持內容的“定力”,在“守正”中創新,生產出有思想、有品味、有溫度、有立場的“作品”,是新媒休自媒體的立身之本。唯如此,才能讓網民看得見、記得住,讓網絡留得久、有價值。
關注“熱事件”,不忘“冷思考”。緊追“熱點”,是由新聞的特征決定的;回應“關切”也是媒體人的基本導向。在觀點流中守住客觀立場,保持“熱度”中的“冷靜”尤為重要。站在人民立場,思考群眾“需要什么”“關切什么”,從而厘清“生產什么”“表達什么”的問題,撥開迷霧見真相才是新媒體永恒的魅力。面對社會治理中的問題和缺陷,既要發揮“有效監督”作用,更要實現“有力參與”,變問題為課題,變批評為建設,彰顯輿論傳播力、引導力、影響力、公信力,發揮自媒體、新媒體的“最大流量”,用好新聞宣傳引導的“最大變量”,爭取荊州發展的“最大增量”。
保持自媒體新媒體的“鮮明個性”,與“抱團發展”不矛盾。聯盟共建,就是要共同壯大新媒體自媒體的“朋友圈”。從一盤散沙、各行其是中走向集群發展、融合發展,從行為上規范自律,共同提升媒體大德觀、公德觀,各揚其長、同頻共振,才能講好“荊州故事”、唱響“荊州聲音”,形成宣傳荊州、振興荊州的強大“能量場”。